办公系统| 教学管理|

师生风采

当前位置: 首页 -> 师生风采 -> 正文

陶勇:解锁学业科研公益多重身份

作者/摄影:石小强审稿:胡溪子责任编辑:胡溪子来源:党委宣传部

陶勇,来自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生化工程系22gz分子1班,共青团员,班级文体委员,2024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金奖获得者,2项10+级奖项获得者,产业命题组获得湖北省铜奖,所在团队取得多项专利,专业科研领域受理发明专利。同时,积极参与志愿活动,参与专业实践。

学海泛舟,以坚毅为桨破知识巨浪

于学业之途,陶勇堪称坚毅的行者。在生物化学这门充满挑战的学科学习中,复杂的分子结构和化学反应机制从未让他畏惧。在问及如何攻克学科困难时,陶勇认为作为学生在课堂上要做一块海绵,尽情吸纳知识的养分、同时、养分也需要合理消化,在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,课后图书馆的静谧角落便成为了他的常驻地,他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穿梭,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大厦。

在谈及如何合理规划时间时,陶勇表示“流水不争先,争滔滔不绝”,今日事今日毕,不把今天的事情拖到以后来完成。此外,陶勇深谙学习技巧的重要性,他通常都会早起运动一下再开始学习,遵循记忆遗忘曲线的规律并睡前进行简单的知识复盘。在他看来,最好的老师是坚持,持之以恒地坚定自己的想法,终会结出硕果。

“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”。陶勇在学习的征途中,步伐坚定,从未停歇。在涉及模具设计等复杂课程时,他通过自制模型,反复模拟不同的折叠过程,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,让思维的火花在脑海中绽放。每一次思想上的碰撞,都会给他带来难以言喻的满足感,激励他不断进步。

科研征途,持无畏之剑斩荆棘迷雾

在科研上,陶勇总是持有一颗无畏的心,无论是在获奖项目管道修补机器人实验中遇到的重重困境、还是构造创新上数据的复杂纠葛,皆未成为他半途而废的理由。他与团队成员经过反复摸索,创新性地进行实验验证,大幅提高了设计效率,把握细节,臻于严谨。“追风赶月莫问尘,平芜尽处是春山”,陶勇和他的团队日夜坚守在实验室,对每一个可能的设计问题进行细致的检测与结构优化。在研究一种新型的机器人调制机制时,遇到了数据难以解释的问题,实验结果与预期模型存在偏差。陶勇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细节,重新审视实验步骤,不断深入探索。经过多次尝试与调整,他的脸上露出了释然与灿烂的笑容。

“众人拾柴火焰高”,谈及比赛中团队之间的合作配合时,陶勇说道团队成员精诚合作,各司其职,是大家的共同努力,才让这段辛苦的日子充满意义。同时,指导老师的帮助也为陶勇指点迷津,老师经常在他们某一构造出现问题时提点灵感,还会帮他们审核设计的可行性。群体智慧赋能,共同铸就团队的科研成果,持续不断地为创新实践添砖加瓦,注入蓬勃动力。

校园暖光,用奉献之火燃青春希望

在校园生活的舞台上,陶勇是温暖的奉献者。他积极主动参加各类校园重大活动,积极组织各类学术交流和实验技能培训活动,助力同学共同成长。在他的带领下,社团成员在学校组织的大赛中多次获奖,社团学术氛围愈发浓厚。同时,作为温暖的星光,他积极参与科普公益活动,走进社区为居民举办科学讲座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现象,让大众感受到生化科学的魅力,传递着爱与关怀,成为校园中正能量的鲜活源泉。

展望未来,陶勇目光如炬:“我将朝着更高的学术殿堂迈进,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,进入理想的专业类企业学习积累经验”。陶勇的话鼓舞着更多同学在自己的领域深耕细作,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属于自己的远方,为自己的青春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。